ReadyPlanet.com
dot
dot
dot
bullet隆波田修行方法
bullet地图
bullet相关网站
dot
佛法媒体
dot
bullet电子书下载
bullet隆波田的CD
bullet隆波田的VDO
bullet隆波通的VDO
bullet隆波田的警句 (Epigrams LP Thian)
bullet隆波田之信
bullet隆波通的CD
dot
dot
bullet国际各禅修中心禅修時間表
bullet活动图片
bullet隆波通国外弘法之图片
bullet最新动态
dot
dot
bullet论坛
dot

dot
bullet评论
bullet电子书下载



隆波通手部动作演示

隆波通黄山弘法

隆波通厦门弘法

>

2009年南来寺重建佛殿VDO

南来寺过去的气氛

หลวงพ่อทอง อาภากโร
งานตามรอยหลวงพ่อเทียน จิตฺตสุโภ
ณ วัดสนามใน จ.นนทบุรี
วันที่ 13-15 ก.ย. 2547





สาธิตการสร้างจังหวะ
โดยหลวงพ่อทองฯ



DHAMMA VIDEO ONLINE
ธรรมปฏิบัติแนวการเจริญสติแบบเคลื่อนไหว


http://watsanamnai.blogspot.com/




วัดทับมิ่งขวัญ
เกาะพุทธธรรม


สวนธรรมสากล
อ.หาดใหญ่ จ.สงขลา
http://suandham.blogspot.com


teeanfoundation




koknam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窗体顶端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隆波通答问
 
 


 
前 言
 
这是一种身、受、心、法四念处具足,止观双运的禅法,是超越经典、仪式、思考和想像的。
练习者只要以自然、轻松、舒适的方式持续不断用功,将会照见身、心及苦的源头,并依次断除粗、中、细的烦恼。
本书集结了隆波通禅师十多年来在台湾指导禅修的精彩答问。旨在提供给动中禅的学员们一些启示和教导,更进一步认识动中禅的核心法益。而对于真心想好好修行的读者,亦希望可因之受到鼓励,亲来体证。
愿此书有助于大家对“动中禅”的了解。
最后,谨向所有对本书问世的有功人士致谢。
 
   
   
 
 
   
 
隆波通禅师
 
 
 
 
 
隆波通禅师简介
 
隆波通,泰国东北动中禅的创始人隆波田的传人。生于1939年,22岁出家研读传统佛学课程,六年后追随隆波田修习动中禅,体验到“苦灭”,对生死不再有任何疑惑。后经隆波田指定接任南来寺住持(位于泰国曼谷近郊为最重要的动中禅中心)迄今,常年往返于台、港、中、美、泰间弘法。
             
                (泰语“隆波”意指“长老”)
 
 
 
 
 
 
目录
前言                                
隆波通禅师简介                        
壹、原理                           
一、MAHASATI:“大念住”、“全然的觉”、
   “圆满的觉”                      
二、止观双运、具足四念处             
三、觉知规律的动作                   
四、“猫抓老鼠”与“觉断妄念”         
五、知道道妄念 vs 看到妄念            
六、有毅力、恒心、耐心                
七、自觉觉他                          
贰、正确方法                         
一、张开眼睛                          
二、自然呼吸                          
三、轻松觉知动作                      
四、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五、经行                             
六、心念                             
七、睡觉                             
八、对治障碍                         
叁、日常生活                        
肆、生死涅槃与轮回                 
伍、练习境界                       
陆、福慧双修                        
 
 
 
 
 


 
 
壹、原理
 
 
                       
 
 
 
 
 
 
 
 
一、   MAHASATI:
 “大念住”、“全然的觉”、
   “圆满的觉”
 
问:Mahasati Meditation (编:“正念动中禅”
    的英译,简称“动中禅”的念义是什么?
答:Mahasati是一个巴利文(古老的印度语言)
   名词。Maha是“大”;Sati是“正念或自
   觉”。因此Mahasati的意思是 “大念住”、
 “全然的觉”或“圆满的觉”。如果能够培
   养觉性,我们将越来越能够知道身体的动
   作。当随时都能觉知自己身体的动作时,
 “觉性”就会自动地运作并逐渐增长,到圆
   满时就称为“Mahasati”。
 
 
 
问:觉性和慈悲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没有觉性,将会产生盲目的爱与慈悲。有 
觉性,你就会用智慧去爱。当尽了全力去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即使不能帮上什么
忙,你也不会感到痛苦或抱歉,你会用平
等心将它放下。
每一种善的特质都包含在圆满的觉性之
中。像是慈心、悲心、喜乐、平等心等,
所有一切本来就在那里。我们需要透过修
行,直到它自然显现。那时会发现原来所
有一切都是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己。
 
问:觉知、觉念、觉性、正念,实际上意思是
    不是都一样?
答:觉知、觉念、觉性、正念都是sati,知道
是正念,知道自己也是正念。好象水,倒
    在不同的容器都是水。在容器,就叫它那
个容器的名字,这些是名相,所以你必需
要先有觉性,才不会迷思在名相上面。
 
问:所谓觉性是智慧,为何透过训练会知道?
    它的原理是怎样?
答:觉性、智慧、三摩地要经过训练,觉性训
练好了,般若智慧会跟着来,然后,三摩
地(定)也会跟着来。把因(觉)造好了,
果(慧与定)就跟着来。所以说,这个方
法很简单,把觉性照顾好了,其他会自然
明白,所不知道的会知道,所不了解的会
了解。
动中禅很简单,没有任何典礼、仪式,没
有什么复杂的东西。我们慢慢地做下去
过去的疑惑会慢慢消除。这个保证,可是
要练,如果不练,不能了解啊!如果练了,
保证一定会知道的,不用拿那些经典来
读、来钻研,一样可以了解,因为它从实
践当中升起,从修行中升起。
智慧有三种。第一种来自听闻,闻慧;第
二种来自阅读思考,思慧;第三种来自实
修,实际的修持。所以敢保证,就算不识
字,读不了书,但实修有了觉性一样可以
知道、了解生命。所以才会说容易,不用
去读、去记。
 
问:南传的觉性跟汉传的觉察力(觉察环境;
清楚;吃饭,知道吃饭;走路知道走路;
清楚当下)有何不同?
答:觉察力跟觉性是一样的。我们的教导就是
要知道,有觉性。
 
 
 
二、   止观双运、具足四念处
 
问:动中禅和四念处有何不同或相同?
答:四念处于动中禅中都具足完备。在《大
念处经》中,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
和法念处等四念处是分开说的。动中禅
则合而不分,这是不同的地方。
 
问:动中禅是不是止和观同时运作的一种禅
    法?
答:是!觉(sati)、定(Samadhi)、慧(panna),
现在是三个,以后它们会变成一个。三藏
大经说了八万四千个法门,但只要觉性能
照顾好,所有的一切都融合,最后就剩下
一心。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成就在哪里?
就在这个“心”。
照顾好这个心,慢慢地让它增长,它会越
越来越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洹
向、斯陀洹果,阿那含果、阿那含果,阿
罗汉向、阿罗汉果,都来自心。
 
问:我们应依闻、思、修来用功,并依戒、定、
来学,为何只谈觉性?
答:事实上,一切都具足在觉性里:圆觉就是
大圆满,一切都具足了。当然,在实践时,
也有次第,将依次看清粗的、中的及细的
烦恼,并依次断除。
 
问:禅修法门很多,为什么选择“动中禅”?
答:因为动中禅是一种自然的方法,不论从事
什么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觉”
是一种存在于每一个人之中清静、自然的
本质。人类的身体不能静止不动。它总是
自然地在动。
动中禅是一种始终强调当下的方法。练习
者将会照见身、心以及苦(贪、嗔、痴)
的来源—自己的念头。
 
问:不同的人,是否适用不同的禅修方法?
答:这方法与任何人的教育背景、是否知道经
    典无关,只要使觉性持续如环链,智慧将
生起。
 
问:我对佛法一无所知,请问我可以练动中禅 
    吗?
答:当然可以。不分年龄、不论性别、职业,
每个人都有可练习。无论教育程度、文化、    
国籍、宗教信仰是什么—只要可以沟通并 
了解如何练习,大家都可以练习。
 
问:静态的禅修和动中禅二者有何不同?
答:静态的禅修需要静坐。动中禅则适用于任
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任何活动。动中禅如
此简单,以致大多数人不相信它会引导我
们到达目的地。只有透过练习,才能了解
并自己证明它。
 
问:静态的三摩地和动中禅的三摩地有什么不 
    同?
答:练习动中禅得到的定是“自然的定”,
然的定是当走路、散步、工作时也拥有的
定,或者说,在任何活动、任何地方、任
何时间所拥有的三摩地,也就是在练习动
中禅得到的三摩地。
假设有两个人,他们都拥有汽车,其中一
个人只是在车内休息,另一个人则驾着车
在路上行驶,你认为哪个人会先到达目的
地?
 
 
三、   觉知规律的动作
 
问:为什么要张开眼睛?
答:日常生活中做事都要张开眼睛,因此练习
就要自然张开,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应
用上去。
眼要看,耳要听,才能知道外境。练习时
看到、听到什么,知道就好了,不要去管
它。刚开始时张开眼睛好像会影响练习,
持续下去就习惯了。人喜欢执着看到的与
听到的,有觉性就不会粘在上面,一切都
是自然发生的。
觉可超越所见所闻。知道一切都是自然法
则,就会喜悦,好好地与自然相处。
 
问:为何要做规律的肢体动作?有何意义?
答:这是为了唤醒我们的觉性或佛性。以规律
而循环的动作,可使觉性持续不断如环
链。对一般人,以这种方式规律地做手部
动作,会很快而有效地培养觉性,在短期
内训练出强的觉性。在动作中,强调有
动有停,觉性比较容易升起,如果只是平
顺地挥动手臂,仍然容易生起妄想。
 
问:《自觉手册》第59页有一段说,我们要把
日常生活上的一些举动规律化,规律地站
起来,规律地坐下,规律地躺下,为什么
要规律化,就像手部动作很有规律是降低
我们的意根念头,不管做什么动作就是把
意识念头降到最低,纯粹只是觉知动作,
是不是?
答:规律的动作是培养觉性的技巧,当觉性比
较圆满的时候,一切都会变成自然。
 
问:那现在是个过渡期吗?
答:是。
 
问:关于动中禅的修行方式,好像都是一些重
复的动作,这是一种自我催眠?透过这种
修行,是否会进入我们深层的潜意识?
答:练习这种方法是要你一直带着觉知。如果
自我催眠进去到里面而不知不觉,表示你
不知道自己!但这个方法最重要的是你
“要觉知”,随着这种规律的动作知道。
如果做着做着就睡着了,不醒了,表示你
不知道!不知不觉地挥舞着手做动作,和
知道地做手部动作是不一样的。好象在工
作的场合,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工作,但是
他一样也在工作啊!走也会走,洗澡也会
洗澡,睡觉也会睡觉啊!他一样在工作,
一样在尽责任,只是不知不觉而已。所以,
知道的人是活在当下,知道自己在做什
么。这两种人看起来很像,其实是不一样
的。知道的人坐在这里,他知道坐在这里;
不知道的人坐在这里,但是不知道坐在这
里,因为他忘失了,不知不觉、带着无明
坐在这里。有人说那不是一样吗?噢!那
是不一样的—所以才说你们必须知道:有
动作要知道,没有动作也要知道。
 
问:动中禅最主要的修持是不是就在觉知这个 
   手的动作、走路,还有日常当中的动作事
   情,都要在这上面觉知,就是要一直这样
   做,这就是动中禅的重点。是吗?
答:对!没有错!动中禅这个方法是相当自然
简单的,没有任何的限制,什么时间,什
么事情,都可以应用上去。这个方法是最
简单、最自然、最舒服的,无论行、住、
 
坐、卧都可以,无论是转头、眨眼睛、呼
吸、吞口水、伸屈都可以。只要这样练习,
就会有依靠,无论任何的事情,贪、嗔、
痴,都无法来干扰。有觉性就像有伞帐一
样,无论到哪里都不怕风吹雨打,随时都
有保障。
回去之后不要就放弃了,还要继续练习。
这是最简单、最圆满、最完整的方法。动
中禅觉知手部规律动作的方法,在经典上
是没有的。这是隆波田自己发现的,他用
这个方法来教导大家培养觉性。至于觉
性,佛陀教导我们行、住、坐、卧,做任
何事情,随时都要保持觉知。
 
问:只要你知道,就没事了,问题是你不知道,
    是不是这个意思?
答:不知道就是无明,知道就明,如果有觉,
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如果不知道,
就是一切都“有”。如果我们不知、无明,
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然后会粘着上去,就
是我执。如果明了就不会粘着不会迷失。
 
问:如何察觉自己的觉念?
答:要练习。经过训练,会从不知道变知道。
刚开始不知道,经过练习就会变知道。从
不知道变知道,从知道一点点变很多,慢
慢地进展,因为大部分的人都跟无明、不
知道在一起。着手开始训练,这个不知道、
无明会变少,知道会变多。如果慢慢地清
洁、打扫它,就会慢慢变白,干净起来。
 
问:经典中提到不要执着,而师父说要知道身
体的每个动作,这算不算执着?这只是初
步的阶段,还是一直都要知道?
答:从刚开始到最后抵达终点,都可以练习这
   个方法。如果有觉性,不会有执着,知道
   越多,越不会执着,会执着是因为没有觉
   性。
   有两种知道:“真正知道”与“不是真正知
   道”。如果“真知”不会执着,“不是真知”   
   就会执着。
 

 
四、“猫抓老鼠”与“觉断妄念”
 
 
问:“喂猫法”是什么?
答:觉性象猫,妄念像老鼠。猫的本性不怕老 
鼠,同样地,觉性从来不怕妄念。
现在妄念很多,如同大老鼠,而觉性还很
弱,如同小猫。小猫看到大老鼠就去抓,
但会被大老鼠拉着跑。同样的,弱的觉性
知道有妄念,但会被妄念拉着跑。
要喂的是猫,让它变强壮。老鼠看到强壮
的猫,就会很快逃走,要不然当场就哧呆
了。所以,我们唯一的责任是养猫,给猫
食物,不用注意老鼠。喂什么食物呢?就
是要觉知自己身体的动作。因此想要有强
壮的觉性,就要不断地喂猫,持续地觉知
自己的身体动作。当猫长大了,不用教他
去捉老鼠,猫的天性自然就会去捉老鼠。
 
问:隆波说这个方法是“喂猫法”,喂猫法确
实是比捕老鼠轻松一点,但是我觉得喂猫
还是喂得不轻松—有更轻松的喂猫法
吗?请问奢摩他与毗婆舍那的不同?
答:动中禅这个“喂猫法”已经很舒服、很轻
    松的方法了,问题是在喂的时候,不要绷
得太紧,不要太严肃、太紧张,就轻轻松
松、舒舒服服地喂猫好了;甚至可以躺着
喂猫,不要睡着就好了。如果累的话,可
以改变姿势,像这样轻松地翻掌也可以。
如果练到手酸痛的话,也可以轻轻摩擦手
指,觉知,可以这样改变,不过一次一只
手就好,看自己怎样来调配。甚至这样转
头,觉知头在转,或是上下这样,一边运
动,一边保持觉知。眨眼睛也可以,觉知
这个眨眼。呼吸也可以,可是不建议,因
为如果用观呼吸的方式,会很容易就觉得
舒服,然后就粘在舒服上面,粘着在宁静
里面。观呼吸虽然舒服和宁静,就象冰箱
里面的冰块一样。
禅修方法有两种:奢摩他与毗婆舍那。
奢摩他的练习会让你舒服宁静,毗婆舍那
的练习会让你产生智慧。动中禅的方法属
于毗婆舍那。毗婆舍那没有任何时间、地
点、动作上的限制,即使在工作,也可以
有毗婆舍那的舒服宁静。为什么说奢摩他
像冰箱里的冰块,因为只要一拿出冰箱,
它就融化了。毗婆舍那的宁静,无论在任
何时间地点,在工作或是做任何事,随时
都可以有这种宁静。奢摩他有时间地点的
限制,毗婆舍那没有任何限制。
 
问:我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用这种方法养
猫,养不大,或是大到某个程度,就没办
法再长大了?
答:只要继续喂养,它还是会长大的。如果未
到终点,就要继续喂养。有时候自己以为
猫喂胖了,其实它还没有长大,还未抵达
目标。我们看猫,看起来已经很好了,就
不再喂他;猫如果越胖,越需要喂他。有
些人想已经够胖了,不用再要喂了。有些
人觉得满意,不再喂猫了—这在泰国很
多,有些人喂猫,到达一定程度,就不再
继续,结果就维持在那个程度。我们还是
要精进地喂它、照顾它。如果不再喂它,
猫可能力气不够就躺下来了。
 
 
 
问:我的猫品质不好,养不胖也养不大?
答:如果好好喂,还是可以改变品质,可以把
它变成好的品种。一只懒猫也可以养成一
只精进的猫。如果好好喂,还是可以改变
的。
有一位佛陀的弟子,剁了999个人的手指,
串成项链,因为他原来的老师骗他,如果
他剁了1000个人的手指,就会有所成就。
最后一个对象是他母亲,当他正犹豫时,
佛陀适时对他开示,即当下证果。
佛陀的法,非常好,任何人实修都可以改
变。做坏事的人变成向善的人,不好的人
变成好人,不知道自己的人变成知道自己
的人。慢慢地改过向善,慢慢地变成一个
有智慧的人,我们也不必希望变成佛或什
么,只是象一般人而有智慧就好。不论出
家或在家,真正修行不一定要剃度或穿袈
裟,只要好好修行,了解以后,每个人都
是可以改变的。
 
问:是否有些人老鼠少,猫比较容易长大,老
    鼠多的猫不容易长大?
答:有些人虽然老鼠较多,但是一直勤快地喂
猫,猫还是会长大的。最主要的是要勤快
地喂它。如果老鼠多,又不勤快地喂它,
那就没办法去抓老鼠,反而放任老鼠越来
越多。怕老鼠多,就越要喂猫,等猫胖而
有力时,就有办法去抓老鼠。精进又精进,
自然有办法把老鼠除去,老鼠再怎么多也
抵抗不过精进。
 
问:精进的意思是什么?
答:要精进,不要欲求。如果精进但不急,心
还是清凉的,就会自在。一边做一边想要,
就没有办法达到。如果有欲求抓老鼠的
心,就会起贪心。只是单纯地去做,而没
有欲求的心—越没有欲求的心越容易达
到,越想达到反而达不到。

五、知道妄念 vs 看到妄念
 
 
问:是不是要做到妄念少的时候,才会看到法
的生灭?或者妄念仍然很多,还是会看到
法的生灭?
答:妄念很多,要继续地练习,一定要练习到
觉性越来越强,念头越来越少的时候,才
有办法看到苦的生灭。如果妄念还很多,
是没有办法看见苦的生灭,这是不是看
见,只是知道而已。
 
问:知道念头、看到念头与没有念头,境界是
    否有高低?
答:知道与看到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
知道自己的念头,这是用弱的觉性知道
的,是一般程度的觉性,而看念头则是用
 很强的觉性,二者是不同的体验。
     看念头时,有时看到念头生起,有时看
     到没有念头,就像你坐着看工人工作,
     有的工作停止了,有的正在进行。如果
     生起的是不想要的妄念,可以立刻丢。
     有用的念头(如煮饭时要起念头)则照
     常进行,不用丢。
     念头的本性就是如此,有时有,有时无。
 
问:我觉得我只是知道,但是我可以砍断—这
    样是知道?还是看见?
答:如果可以砍断就是看见,如果只是知道就
没办法砍断。
 
问:想的时候如何带着觉性?
答:念有两种,自然的念是做事、思考、企划
所必需,不自然的是妄念、无明。只有自
然念头的时候,想也是带着觉性的,做事
也是。如果连自然的念头都没有,就不能
做事。自然的念,想的时候,一样用平常
心想。例如:空气很强就变成风,连树都
会摇动,但和平而自然的空气则让我们可
以呼吸。为了让人听懂,需要藉名相做比
喻,但有时候也无法让人完全了解。
 
问:无常故苦?知道无常不能体会苦,如何去
    思维?
答:不用思维苦,只要培养觉性就会知道。有
听闻的,有思维的,最高的是实修的。苦
不需要思维,只要培养觉性之后就会知道
苦,苦就会熄灭。有的会教你去思维苦,
现在这个方法不用思维苦。只要实修就
好。实修才能产生智慧,苦就会减少、熄
灭。
 
问:如何看见身心?法的思维是否也是妄念?
答:每个人都有身心。有觉性之后就能见身心。
现在知道身心,只是别人从知识上告诉我 
们的,不是真正的了解。像这样练习,未
走到的地方走到了,自然会看见。
从经典上或知识上知道的,不是真正的知
道。看见是用心眼或智慧之眼看见。肉眼
只能看到外在的东西,此时心眼或智慧之
眼尚未发展出来。培养觉性以后,内在之
眼就可以看见。肉眼所见是外在的,心眼
所见是内在的。用肉眼看,名相上是真的,
实际上不是真的。如果用想的,不是真正
地了解。心眼看到才是真正的知道。练习
能让我们真正地了解,不用思维,自然就
会明白。
 
问:怎样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恶念?
答:用我所教的方法来练习,起恶念或善念时,
   我们将会知道。觉性的责任是知道发生在
   周遭的所有事物,你们可能看过佛像有里
   面,前后方与左右边,象征着觉性能知万
   物。
 
问:见法是见佛陀,见佛陀是见自性。请问所
    谓的见法是什么?
答:在行、住、坐、中,见到自己的动作,自
己的行为,就会见到佛、法。知道与看到
是不一样的东西,看到是比较高的,知道
的层次比较低。知道自己在胡思乱想,但
看不到自己的念头。知道念头是停不下来
的,但是看到念头却可以让它停下来。知
道念头会跟着念头走,但看到念头可以停
下来,是不一样的,那就是见到法:先看
到外面,再看到里面。
 
问:有什么最好的方法可以帮我更有决心消除
    所有烦恼与不净?
答:如果不停止培养觉性,觉性会逐渐增长增
强。停止练习后觉性将会退转,所以不要
中断练习,要随时随地知道每个身体的动
作,让练习与日常生活结合。
巴利文经典提到:有觉性的人每天都很快
乐。
 
问:觉受与觉知有何不同?什么是超越?
答:感受有两种:一种会苦,一种不会苦。觉
知是做事情的时候你都知道,行、住、坐、
卧都有感觉,像这样就是觉知。不论感觉
是痛苦或快乐,都不要去执着那种感觉、
那种感受。有时候我们会去执着快乐或痛
苦的感受,但是有觉性,就会超越这个感
觉、感受。觉性是在感觉、感受之上,是
超越的。有时候很快乐、很满意,这是感
觉、感受;很不满意、很难过、悲伤,这
也是感觉、感受。如果有觉性、有定,就
会了解什么是觉知,什么是感受。因此,
不论什么事情,满意或是不满意,都可以
接受,可以超越的。我们来学习法,了解
法,这种了解也是一种感觉,喜欢、讨厌
也是一种感觉,疼痛、酸麻也是感觉。练
习的时候有舒服的感觉,还是要继续练
习,练到不舒服的感觉消失了,这就是超
越了感觉,在这感觉之上。如果身体上真
的很不舒服,不必勉强,可以换一个姿势,
变换姿势时要觉知身体的移动。如果你能
忍受而超越,也很好,会越来越坚强。有
时要忍受是做不到的,还是要变换姿势。
不过慢慢的,忍受度会越来越强。刚开始
可能没办法,做久了越能够忍受,这是需
要培养的。
 
问:当觉知越来越强时,是否可以了知五蕴真
    相?
答:当觉性完整时,你将会了知五蕴真相及自
    性三藏。在觉性圆满时,对三藏(经、律、
论)会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知道,并能
彻底地放下。培养觉性就好象读经、律、
论一样,到时候自然一切了解,不需再依
持。经、律、论是为尚未达到圆觉的人而
说的。觉性圆满的人是不需要的,但我们
必须为觉性未圆满的人保存,为下一代保
留。
 
 
六、有毅力、恒心、耐心
 
问:如果用功的话,在五至十天之内将领悟“身
   心目标”,精进的人在一至三个月内,心态
   会转变,假如是善良的人,不出三年将证
   苦灭,请问这种精进是怎样的精进?
答:除了吃饭、睡觉、洗澡和该做的事之外都
在用功,练习规律的手部动作和经行,但
是也要吃够、睡够、放轻松。
 
问:动中禅不是很轻松、很容易的问题,而是
要多久?可能有很多人急着要看到一些
东西,要体验到一些东西,他才能安定下
来,这样培养觉性的过程中,隆波能够给
大家什么样的鼓励,给大家一点信心?
答:只要能够好好地培养觉性,让觉性能够持
续不断、非常稳固的话,当它可以的时候,
就这样一瞬间而已,就像灯的开关一样,
一开灯就亮起来了。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
找到开关,所以会着急,找到时按下去马
上会亮起来。所以要好好地、勤快地去找,
就在此生好好地去找。佛陀也给我们保证
了:要如何灭苦?一定要有恒心、毅力、
耐心。
 
问:一般人多久可以有成就?
答:因人而异,觉性持续不断就很快了。我们
现在培养觉性,有时可以持续,有时会被
妄念打断—这是因为无明较强,所以无明
一靠近就中断。如果觉性够强,能持续24
小时都不断,就很快了。经典上记载,有
人只要一天,有人三天、七天、一年、三
年、七年。每人根基不同,有人快,有人
很慢,比较困难要多花时间,佛陀时代就
有这样的情形了。
 
问:如果一辈子精进都没有看到什么实相,有
    何利益?
答:精进到断气,说不定在最后一刻就看到了。
如果一直精进用功的话,你的利益在断气
之前就存在了。
 
问:如果这辈子修到99分的觉性,会带到下
    辈子吗?
答:如果再生的话,就只差一分了,只要再修
一分。
 
 
 
 
 
七.自觉觉他
 
问:什么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有什么要去达
    成的?
答:人生的目的是没有苦。如果抵达了目标,
就不需要再去达成什么。因为抵达时,就
不必再到其他地方了。无论任何时间、任
何地点或发生了什么,当不再有苦时,就
是我们的目的地。
现在当你坐着的时候,请看看自己的心,
如果没有苦,就表示已经抵达了目的地,
不过这要看你能停留在这种状态多久。事
实上,这个目的地已经存在于每一个生命
中,“去达成目标”只是表达的语言文字,
因为如果不说“我们应当达成目标”,就
无法沟通。
 
问:当觉性强到可以看见念头、照顾念头时,
是否还要继续练习,没有练习会不会退
转?
答:只有当旅程结束,到达终点后,个人责任
已了,才不用再练习规律的动作。虽然不
需再练习,但还要为别人保留这个方法—
也就是说,为别人示范出规律的手部动
作,为其他人保留这个方法,而不是为自
己。
 
问:学会了如何推广?可以教人吗?如何教?
    另一个问题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如果能够不断地培养这个觉性,就会知道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知道以后,就知道怎
么去教人家来培养觉性。如果真正知道,
就有办法告诉别人,就像一道美食,自己
吃了以后,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吃,要跟别
人分享。必须要等到真正的知道,真正的
看见,真正的明白了,真正的亲证之后,
才可以来告诉别人,和别人分享。如果知
道了还不告诉别人,那就太小气、太自私
了。
必须要让自己先真正地知道了,这样子才
可以教导别人,告诉别人—因为现在大多
数人都在沉睡,我们就是要帮助别人,唤
醒别人。如果真正地知道了,无论到哪里,
就不断地把这个法弘扬出去,告诉别人这
个好东西,让别人也可以来练习,但是现
在大多数的人都还在沉睡,不断地叫他还
不起来。
 
问:我们知道南传的小乘佛教都是求自身的解
脱,一般的显教才讲利益众生—隆波虽然
是南传的,可是却出来把这套教法教给世
人,做利益众生的事,为什么隆波田、隆
波通愿意这么做?
答:生命都是一样的,不管哪一个国家,有宗
教或没有宗教信仰,哪一个宗教的人都是
一样的:大家都一样苦恼。
佛陀觉悟并不是只为印度人,而是为了全
世界的人。佛陀觉悟之后,看到众生都在
生死的苦恼里轮回,起大悲心帮助他们,
让人能够实际地修行、了解。可是佛陀没
有办法替大家知道,每个人必须自己修
行,才能够知道、见到、明白。

 
贰、正确方法

一、张开眼睛
 
问:如果张开眼睛,比较会感到散乱,可以闭
  上眼睛吗?
答:看是眼睛自然的功能,我们平常在工作和
生活中都必须张开眼睛。动中禅是一种自
然的方法,所以我们不应该违反自然。有
些从来就是闭着眼睛练习的人,刚开始的
时候可能会感到不自在,但是一段时间之
后就会慢慢习惯,甚至能够应用到日常活
动中。
 
问:眼不能闭,也不能注视手的动作,那么眼
  睛该做什么?
答:可以把视线放眼前两三公尺的地方,以自
  然轻松舒适为好,把腰挺直,不要低头。
 
问:眼睛张开着,会看到很多人走动,其实容
易分心的—眼睛是要盯着看一个点?还
是其实是无所谓的?
答:眼光要自然、放松,看到什么,不要随着
去。别人走来走去,不要去理,不用特地
去看这个人脸长得怎么样,穿什么衣服。
耳朵听到声音也是一样,不要去注意听到
的声音,只要觉知当下在做的事,或正在
做的动作。
 

二、自然呼吸
 
问:呼吸时该怎样调适?
答:自然地呼吸,知道自己正在吸气,或正在
呼气就够了。不必念“进”或“出”,也
不需要知道呼吸是长或短、是粗或细。
 
问:我们应该结合呼吸和动作吗?
答:不要这么做,一次只要知道一个动作。如
果想觉知手部的动作,就不要管呼吸,反
之亦然。

 
三、轻松觉知动作
 
问:练的时候,怎么分辨当下自己是不是带着
  觉性?
答:练手部动作的时候,知不知道手正在动?
做事情的时候,知不知道正在做的事?如
果知道,就是带着觉性,不知道不是。
 
问:我很专注地在听师父说话,这样有没有觉
  知?
答:如果拳头是轻轻握着没有用力,这样就表
示有觉知,是没有用力,轻松地觉知。
果是紧紧地握着,就表示是专注。如果刚
刚听的时候,不是非常地用力,不是非常
专注,而只是轻松地听,那就是觉知。
这个要领用说的不容易了解,一定要自己
 
来练习,有了体验,才有办法了解这两者
的区别。如果继续练习有了觉性,不用问
别人,自己就会知道,可以回答自己的问
题。
 
问:动中禅主要是要培养我们的觉性,但是又
不能太专注,就好象一只鸟抓在手上,抓
太紧了,它不能呼吸,但是太松了,它又
会跑掉,所以觉性和专注之间应该怎么拿
捏?
答:佛陀说要中道,在中间,正行道,中道行,
要刚刚好,但不要太紧。要专心,要适度
的专心,不要过度的专心;要平常,要舒
适的,太过认真也不好。很多人在做事的
时候就是很紧绷,做什么事都太紧、太认
真;如果做什么事都能轻松、舒适,用平
常心去做,这样就是有觉性的人。

 
四、   心中不默念,不标记
 
问:心里如果有一个节奏跟着动,这样可以
  吗?
答:只要觉知手的动作,不要管那个节奏。
 
问;念佛或持咒时可以同时练习手部动作吗?
答:如果一定要念佛或持咒,先念完佛或持完
  咒后再练习手部动作。
 
问:初学的人常常正念不强,觉性不足,所以
在走路或做事情的时候都妄念纷飞,隆波
是否赞成在开始的这个过渡阶段,用默念
的方式来辅助,或强化这个觉念?比如
说:手举起时默念“举起”,脚跨出时,
心里面默念“跨出”,跨左脚就念“左脚”,
跨右脚就念“右脚”,可以这样辅助或强
化觉念,渡过刚开始的那个阶段吗?
答:行、住、坐、卧的时候,知道自己在行、
住、坐、卧就好了,不需要去想现在在做
什么。这个方法不要默念或标记。这个方
法是要“知道”,有“觉性”(sati)。
只要知道、有觉性就好了,不用默念。在
行、住、坐、卧之中,知道自己在行、住、
坐、卧,不需要去默念“我现在在睡觉”,
知道就好了。
你要说是单纯的内观也可以,没有别的东
西,就是单纯地知道。要培养的是这个觉
性,如果去默念或标记,那就表示给它加
上东西了。动中禅不要这些,全部把它去
掉。
 
 
问:隆波强调的就只是单纯的知道。动中禅的
  特色就是单纯的知道?
答:是的!就只是单纯的知道。就是这么简单。

五、   经行
 
问:经行与平常走路的觉知,在方法上有什么
 不同?
答:经行有一定的距离,长短依自己情况和场
    地大小决定,没有特别限制。
如果是一般工作或走路,就按实际需要,
与经行不同,但是带着觉性的原则是一样
的。动中禅的经行是直线来回地走,如果
绕圈子走,就不是经行了。没有带着觉性
也不是经行。像做手部动作,如果没带着
觉性,就没有用。做任何事情,都要带着
觉性。任何动作都可以培养觉性,只是经
行这动作特别强而有力。
 
 
 
问:经行时大约是八到十二的步数,需要默数、
   默念吗?
答:不需要。八到十二步是一个比较适合走动
与转身的距离,是一个方便大家练习的距
离。不需要去默数或默念。
 
问:经行的好处?
答:(一)、走路比较不会累;
   (二)、帮助消化;
   (三)、减少身疾;
   (四)、梦少睡得好;
   (五)、心会坚强稳固,培养觉性和定比较
          快。
 
问:在转换成经行之前,应当练习坐姿多长的
    时间?
答:动中禅的重点是知道身体的动作,持续越
久越好。不要折磨身体,如果有需要,随
时都可以改变姿势。不过改变的同时,要
觉知动作。
 
问:脚接触地面时,只要知道脚放下了,还脚
    底与地面的接触感觉也需要知道?
答:只要知道动作就好
 
问:我们在走路时,是要觉知在走路就好,还
是要知道左右脚,甚至每个踏脚,都要脚
踏实地很清楚?如果路边有花、树的时
候,看的那个当下,是不是觉知还放在脚
上?
答;只要知道在走路,不需要分左右,就只是
知道。听到到声音也不要理,鸟叫狗叫的
声音都不理,只是跟自己的脚步在一起。
当下这个时刻,如果心到外面去了,就是
忘记当下了。不要管外境,不要去思维。
 
问:是不是我们的心就像一面镜子,走过去的
当下,你可以看到任何东西,听到任何声
音,可是都没有特别去觉受,但心里面都
很清楚,只是不去分别它而已?
答:是的。就是听到了,过去;看到了,过去。
   有了觉性,那些东西自然就粘不上来。

六、   心念
 
问:从前学过的方法,常常一刹那间跑进来,
    这时候是否不理会它?
答:只要继续不断练习,那个旧的方法会自然
    不见。
 
问:练习时脑中仍然妄念纷飞,该怎么办?
答:这个方法不压抑念头。不把注意力放在念
头上,而是放在身体的动作上。不要管妄
念,要回到动作。
 
问:在动作进行中产生许多妄念,应该放下这
    个妄念,还是动作与妄念一起观照?
答:开始的时候,只要知道身体的每个动作,
    妄念都不要管。
 
问:我们大部分都会被妄念带走,关于“不要
    跟随妄念”,这个意思是不太懂?
答:当妄念起来的时候,不要跟随着,也不要
去压抑。不要跟随而落入妄念,要继续回
到当下的动作。如果正在练习手部的规律
动作,就继续去知道手部的动跟停。如果
是在经行,就继续知道脚移动。
不要管妄念,继续不断地知道当下的动
作,不断地回到当下,这样才有办法让妄
念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果妄念起来就
去跟随它,或是去看它,就会不断地跟着
妄念跑了。
动中禅这个方法就是别管妄念,不管妄念
是多或少,都不要管。继续回到当下,知
道当下身体的动作,不断地培养觉性,觉
性越来越强,妄念自然就会减少:本来是
一百,变成九十九、九十八……,慢慢地
减少,甚至到零。
 
问:练习动中禅时,是否需要观照心?观照和
身体动作有关的微细的无意识反应?譬
如无意识地摸头时,是否需要观照这个动
作的念头?
答:不需要观照心,只要觉知身体的动作。事
实上心和身是一起运作的。巴利经典中提
到:身体并不知道任何事,每一样事物都
来自心。当眼睛见到美丽的景象时,眼睛
本身并不知道,也不会说任何话。耳朵听
到声音时,也不会说话,但是心却会。
身体就象一个受操纵的木偶,重要的是
心。如果能够训练自己不断地知道身体的
动作,觉性自然就会见到心。
 
 
 
 
问:这几天看到杂念,我发现它来自于紧张,
    想知道它们是吗?
答:如果知道自己紧张,就让自己放松,看到
了紧张就要把它放下。如果看到了不放
下,就会继续造作下去。见了就放下,见
了也不为所动,就没有什么。
紧张来自心,每一样东西都是来自心:鬼
在心里面,什么奇怪的东西都是来自心,
地狱在心,畜牲也在心。高一点来说,天
堂在心,最高的涅槃也在心,所以都在这
里,就是在心而已。
一切法以心为主导,心是一切的指挥、指
导。要快乐、要痛苦都是在心,都是从心
而来;高兴与不高兴都是从心而来的,没
有谁来指挥,都是心来指挥。
 
 
七、   睡觉
 
问:如果照隆波讲的,不断不断地练习,慢慢
地觉知每一个动作,食、衣、住、行都能
觉知。那最后是否睡觉也能达到有觉知的
境界?
答:是!到最后就能带着觉性睡觉。
 
问:晚上睡着了,觉性不就中断了吗?如何培
    养持续的觉性?
答:身心都需要休息。晚上累了就休息,醒来
就练习。一直练习到觉性很强时,虽然在
睡觉,觉性仍在运作。睡时充满觉性,醒
时也充满觉性。
 
问:睡觉的时候,觉性到哪里去了?
答:没有到哪里,觉性还在。
 
问:为什么我们不知道?
答:因为觉性还不够稳定!如果够稳定、够强
的时候,就会知道。睡跟不睡都一样的。
如果能够持续了,就是二十四小时,总是
清醒着,睡像没睡;而没有觉性的人,睡
觉像死人一样,虽然觉性在,但没有作用。
 
问:被什么盖住?
答:被无明盖住。
 
问:有没有睡觉都一样吗?
答:觉性很好的人,睡像没睡,没睡像睡。走 
像没走,没走像走;坐像没坐,没坐像坐;
工作像没在工作,没在工作像在工作。
 
问:觉知贯彻到睡眠,是否是重要的?是否有
    方法,帮助贯彻到睡眠也念念分明?
答:只要继续不断用功,会在行、住、坐、卧
中念念分明,自然包括在睡眠中,甚至往
生也念念分明。

八、   对治障碍
 
问:隆波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好的跟不
    好的,可以让我们知道、追循?
答:不好的东西就是懒惰、想偷懒的心,亦即
无聊、不想做的念头。这些是不好的,但
不必对它们太注意,就是这样。知道!只
是知道,“带着觉性”,这样是好的。就这
样子!很简单!
如果讲经典,会讲不完。如果有觉性,表
示有波罗密,在累积波罗密。跟着觉,有
觉性,就是在累积波罗密。只要跟这个在
一起,没有别的。
 
问:一个人觉性低,是因为有太多无明障碍着。
   是什么样的情况下,隆波有这么大的勇气
   来摧毁您的烦恼?
答:因为烦恼是不好的,所以要忍耐,要跟它
打斗到底。看到别人可以好好地练,练得
很好,都了解了,就觉得自己也要这样子。
经上说:“能够脱离苦恼的,就是因为精
勤、努力。”只要有精勤,就能够成功。
慢慢地往前进步,不要急,不要想要快。
有的人想控制、强迫,想要让它快一点!
因为年纪大了,想说生命所剩不多,想要
快一点,但结果反而哪里都到不了!因此,
不要紧张、不要紧绷、不要过度地严肃,
用轻松、好象在玩游戏的心情来练习就对
了!
 
问:如何对治昏沉?
答:当昏沉靠近的时候,不要被击倒,越坐越
驼背,一直想睡觉。不要一直坐在那里不
动,头越来越低,手都快举不起来。不可
以这样子,一定要马上把昏沉赶走。要有
拼个你死我活的决心:如果昏沉不死的
话,你就会死;如果你不死,昏沉就会死。
昏沉有时候来自于无明,是修行的障碍,
会来打扰我们或考验我们,看我们会不会
害怕。如果坐着练习手部规律动作的时候
会昏沉,可以改成经行,不一定要一直坐
着,可以去外面扫树叶。如果还是没办法
赶走,也可以去洗脸、洗衣服、扫厕所!
 
问:如何克服无聊?
答:如果真有心想要好好修行的人,练习动中
禅应该不会觉得无聊。坐着练习动中禅的
手部规律动作,累了就改为经行。经行累
了,又可以坐在椅子上继续练习。有很多
很多方式,并没有任何的限制,重点是要
继续觉知当下的动作。只要继续练习,这
个无聊感会消失。有些人无聊的感觉一升
起,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被妄念带着跑,
甚至想回家算了。一定要有决心好好地来
练习,把无聊的感觉克服。
 
问:我练的时候脑袋空掉了,脚也空掉了,好
    象要飞了起来,这种体验还是看见?
答:这不是看见,这是忘了自己:自己有脚,
却忘了自己有脚。在泰国有个出家人,可
能是坐在山上悬崖边练习,禅坐时觉得自
己轻飘飘地好象飞了起来,感觉身体好象
都没有了、空了、无我了,抱着缽以为自
己飞起来了,一不小心整个人都掉下山
崖,缽破了,脑袋也破了。
不要忘了自己!要回到当下,继续知道当
下的动作,不要去管这个脚是不是已经空
掉,头脑是不是已经空掉,不要去管这些。
要小心!如果觉得有要飞起来的感觉,不
要去管它,还是要继续知道当下的动作。
有些人可以没有这样的经验,有些人可能
有同样的经验,请大家要记得:都不要管
它,只要继续知道当下的动作就好。
 
问:经过几天的练习之后,很惊讶地发现生命
有了很大的转变,感觉这个身体不再属于
我,而生起了恐惧?
答:这个身体原本就不属于我们。不要害怕改
变,只要记得回到身体的动作。解脱的道
路上障碍重重,要学习去克服困难,才会
进步。
 
 
 
 
问:练习上正念动中禅时,会不会有不可预期
    的危险境界?会不会走火入魔?
答:如果不忘记自己,不忘记身体的动作,就
不会发生。那些有危险境界的人,就是因
为太专注而没有觉性。真正的老师不是在
身外,而是在自心。不管面对什么境界,
是好是坏,危险或不危险,快乐或不快乐,
甚至在宁静中,都不要卷入其中。只要能
保持觉性,不忘记自己,不忘记自己的动
作,就不会发生任何危险的事。譬如过河
时,这觉性或“知道身体动作”就像是把
手,能让我们安全渡过。
 
问:所谓魔鬼是我们自心幻化出来的,还是外
面过来的?需要去对治吗?如果是外面
进来干扰的,那需不需要去对治?
答;是在心,外面的魔不重要,自己的魔比较
重要。恶道在这里(心),恶道知道吗?
有了觉性,这些就都没有了。

 
叁、日常生活

 
问: 动中禅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 
     用。现在练习都是单一的动作,无论在
     经行或手部动作,单一动作所缘比较好,
     而且简单。如果去游泳时,手脚都动,
     或是在工作时,不只身体动,心念也在
     动。心里有很多感觉、想法时,要如何
     去保持正念?还是要修行到一个程度才
     有办法?
答:工作时可能有很多所缘,一下子要全部都
觉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选择一个,
等正念变强,自然而就可以全部照顾到。
刚开始只要一个就好,在工作中训练正念
是困难的,有时就是没有办法,所以要慢
慢来。有些工作很忙碌,如果不能保持觉
知,就重新再来,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进
步。
 
问:假设这个禅修是密集班,密集班都有期间,
   可是回家之后怎以办?没有办法每天都有
   密集班,而且生活很纷扰,回去之后还要
   这样动吗?回去上班不可能这样动,该怎
   么办呢?
答:每一个工作都要动,在动中带着觉知。在
工作中的觉知那样清楚,可是不管觉知多
少,有努力就会觉知,得多少就算多少。
如果在睡觉之前,觉得工作不是那么累,
那么不管能练几钟就练几分钟,三十分钟
或一个小时,经行三十分钟然后坐三十分
钟再睡觉。醒来以后要先练也可以,要看
每个人下多少决心去用功。有很多人想:
“啊,今天工作好累喔,休息一下吧!”,
就睡觉了。可是,如果是正式的上班就非
起来不可,会想:“我一定要起来上班。”,
因为那是工作。如果对待动中禅就像对待
工作那样就好了。有些人是固定的,早上
两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一天四个小时,
能这样练习,才能在工作中应用。
 
问: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动作很快,如何使觉
    性跟上?
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空,可以多练规律
的手部动作。其他工作时间,虽然身体动
作比较复杂,但一次以一个主要部位为觉
知的对象。开始时难免会有遗漏,但不要
紧,不断地练习,久了就可以时时觉知。
 
问:看电视可以练习吗?注意力放在手上吗?
答:听讲时,觉性就放在听,练习时就放在手
    部。觉性不是很强,先只选择一项练习就
好。如果一边看电视一边练,效果有限。
看电视时要带着觉性去看电视,知道自己
在看电视。不过可能没有那么容易,以为
知道,实际上并不知道。
 
问:每天应该练习多久?
答:能多久就多久,越久越好。有空时就练规
律的手部动作或是经行,当工作或是做其
他事情时,就觉知身体动作,一次一样事
情。例如,洗碗盘时,就觉知擦洗碗盘的
手部动作。驾驶汽车时,可以觉知动作中
的手或脚部动作,一次只要选择一样就
好,或是当遇到红灯停下来时,则可以上
下移动手指。
 
问:光是聆听法谈就能治疗心吗?
答:不错,如果能以觉性聆听的话。如果不能
    觉知在聆听,那么需要练习。
不能只是坐着等待觉性来到,或是祈祷它
从天下掉下来。如果问为什么人们还坐着
祈求它的来到,答案是:“因为他们这样
练习一代又一代了。”你可能会继续问:
“能够停止这样做吗?”我们的回答是:
“是的,如果你有智慧的话。”但如果没
有智慧,你还是坐着并祈求它的来到,这
总比什么都不做要来得好。
 
问:如何不生气?
答:你现在生气吗?事实上,没有所谓的生气,
生气是因为忘记了身体动作,没有活在当
下。当下忘记了自己,结果生气就升起。
如果当下能觉知身体的动作,就能看清生
气,当下生气就停止了。生气不是自然的
事情,它来自无明,无明是来自你不知道
当下身体的动作。生气象盗贼,当主人不
在时,就跑来屋里。如果我们有觉性,就
好比有了警卫在屋内,主人不用做任何事
情,让警卫去尽他的责任。佛陀说:一个
能熄灭生气的人,就是快乐的人。我所说
的方法不是杜撰的,在《大念住经》中佛
陀已有开示。经上虽提到,这样还不够,
大家要实际练习,将正念提升到“大正
念”、提升到“圆觉”,而后让圆满的觉性
去做它自己的工作—灭苦。
 
问:如何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生气、沮丧、忧虑?
答:只要有觉性,这些情绪生起时,就能看到,
并且微笑地看着它们消失。
 
问:如果说错了话,“苦”会不会跟着生呢?
答;错就错了,不用跟,就在那个时候,知道
错了,不要整个都抓过来,就是放下,知
道这样就可以了。
长久以来我们被教导的—“如果做了什
么错,恶果会跟随过来” —并不正确,
其实就在你做的那一刻,就已经苦恼了。
以往被教导的,把“过去”拿过来教导别
人,例如往昔所造的业啦,这是为了教导
别人有所警惕,不要造恶。其实不管过去、
现在、未来,只要把现在处理好,过去、
未来就会好。可是我们却把过去、未来、
现在混在一起,甚至只讲过去,只讲未来,
就是不管现在。我们应该好好地来管“现
在”才对(隆波以手在面前往左、右、中
比三下)—过去、未来在左右两边,现在
在中间:都是教过去、未来,就是没有是
间,没有教“现在”。
抓过去、抓未来,本来是为了让我们能好
好地活地现在,可是,结果刚好相反:我
们一直粘在过去,粘在未来,就是不管现
在。
因为这样子的教导,我们一直注意过去,
一直注意未来,没有办法依靠在这里(指
当下),心一直跟着未来,看着过去,把
当下、现在忘失了。这就是为什么这里再
地强调要活地现在,要能够和当下在一
起,不在意过去,也不渴望未来。好也好,
不好也好,就是要把现在照顾好。人们不
要现在,就是要那些远远的未来。热热的
食物,香喷喷的,应该现在吃,好好吃才
对。好好的食物在面前不吃,一直要那些
远远的—等到想吃的时候,却因为食物坏
掉,再也无法吃了。
 
 
 
问:这法门这么好,现在忧郁症的人那么多,
  这个法门是否对他们有帮助?
答:训练正念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忘失
自己,做什么都会更好;不知不觉的人会
变得知道,见不到自己的人会见到,不曾
看到念头的人会看到。只有好跟更好,睡
不着的人来练这个,自然会睡着,不用吃
药,练一练,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睡觉时
就倒,然后一只手做翻掌动作。如果右卧
就用左手,仰卧也可做这个动作,做到睡
着为止。
没有任何方法像动中禅这样了,本来想东
想西想很多,但是练没多久就睡着了。很
多人习惯睡前想很多,想得头很重!心有
很多杂念,很会胡思乱想,来练这个方法
没多久,就变得很好睡,到了该睡时就像
开关一样,“啪”一下,就睡着了。
没事时不想,到该想时,开关打开就想。
如果问:这样可以做计划吗?可以啊!一
样可以做计划,比以前做得更好。有些人
会说:这样子不想,怎么工作呢?不是不
想,而是该想时才想,那会更好。
 
问:现在很多外遇的问题,先生有外遇,太太
很痛苦,在练习动中禅时,各种念头会跟
出来,如要恨、要杀等实际的问题,我们
手在动时,碰到那个问题,怎么解决?
答:问题愈多愈要练习。念头来时不要去管它,
无论念头如何升起都不要理它,善的念
头、有功德的念头都不要理它。现在在这
边练,就好像在打仗一样,里面升起一大
堆东西,妄想造作不理它,就做现在要做
的事,培养觉性,这个练久了,觉性变强
了,念头会变少。如果不练这个动作,会
被念头拖着走,所以说念头愈多愈好。为
什么?因为念头愈多,你愈练。在练时,
念头一大堆、一大堆地升起,不要随着它
去,这样练下去,念头起来、起来,愈来
愈少。有一句话说,笨的人逃走,聪明的
人留下来跟它打个输赢。烦恼即菩提,有
嗔恨,靠着它解决,嗔恨就解决了。
 
问:当一个人被侵犯、障碍时,心里往往不
平、不舒服、不喜悦,如何以这个觉来解
决这个烦恼?
答:要训练让自己有觉性。有了觉性之后,重
的会变轻,这些很麻烦、很麻烦的问题会
解决—就算问题不会解决,但是你的心会
变轻松。
没有觉念的人,问题没有解决抓着不放,
问题解决了也紧抓不放。但是有觉念的人
知道放下,问题不能解决也放下,就没有
了,就这样放下。解决问题是放下,不是
抓着这个解决,是用一种放下的态度来解
决问题。一种是带着“我”在解决问题,
另外一种是用没有“我”在解决问题,带
着觉念,带着智慧来解决问题。如果带着
不迷惑来解决问题,就会轻松愉快,就算
不能解决问题,也不会装在这里(心)。
每天想、想、想,就算想也会带着觉性去
想。原来这个不行,该用那个,用觉念去
想;没有觉念的人把这个放脑子里,早想、
晚也想。然而,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跟它
绞在一起,每天拿来一直想—外面的问题
有时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解决内心的
问题。不能解决这个、这个人、这件事,
但可以解决自己的心,那就没关系了。如
果可以解决自己的心,而帮不了别人,解
决不了,就放下吧!不放下,不是跟他一
起苦了吗?变成跟别人去苦了!不但帮不
了别人,自己还在那边苦,把别人扛在肩
膀上苦。所以,我们所说的四无量心—慈、
悲、喜、舍,就没有舍了嘛!不知放下,
放不下。放得下的人就是四无量心都具
足,就舒服了。我们尽力去帮助,帮不了
就放下,这四个要具足。大部分人都有只
有三个,放不下,心想想就粘在里面。因
为没有觉念,如果有觉念,到某一个点就
放了,而且带着怜恤、慈悲、爱来放下的,
不是带着嫉妒、嗔恨。
在经典、佛传里都有记载,帮助不了就放
下。就像莲花的四种譬喻:一种在泥里没
长出来,一种在水中小小的,一种在水面,
另一种冒出水面盛开的。这譬喻不同根器
的人,有不同程度,不能强迫他们去接受
同样的道理和了解。就好象有些人堕在黑
漆漆的地方,告诉他到外面来吧,或者拿
火给他,告诉他会变亮哦!但他不接受,
不愿意听话走到外面,遇到光明,他不愿
出来,只有待在里面,继续黑暗。
 
问:动中禅对身体有帮助吗?
答:若有健康的心,就有助于身体的健康。身
体有病时,要去看医生。而心里有病(如
贪、嗔、痴)时,就要用觉性来治疗。即
使身体非常痛,但强的觉性可以使心超越
肉体的痛,而不觉得苦。觉性可以超越痛
苦与快乐的感受。大多数的人是感受超越
了觉性。我们可以训练觉性超越感受,身
体虽苦却不受影响。身体的无常及苦是自
然现象,不能对它如何,但是心理成份
(受、想、行、识),可以使之不苦,觉
性可以超越受、想、行、识。
 
问:有些癌症患在末期的时候,会呈现昏迷的
状况,如果觉知觉念已经成型了,会不会
因为身体的昏迷状况而消失掉呢?
答:觉性还是有,还是在,没有去哪里。我们
的觉性培养好了,它就会在那儿。因为没
有觉性,所以就会用药来控制这个感受;
如果觉性培养起来,我们就有了那个药。
人们因为有强烈的痛苦,痛的感觉、感受,
所以会拿药来控制,让它不要痛。如果有
觉性,觉性自然会去照顾,不需要拿药来
也可以。因为觉性还不够强,所以就会受
到感受的箝制影响。
现在这个世界科学很进步,能想出各式各
样的方法来控制疾病,在ICU加护病房里
面什么都有,你会看到那些不净、痛苦,
种种的境相就是帮助你禅修,人生就是这
样—够了,够了!有的人看了会难忘,看
到眼睛,然后看到这里面去,从这里面进
去,或从耳朵进去,然后就停在这里(心)。
所以要把心照顾好,知道这个身体,然后
就让它随顺自然。有些师父当他们知道自
己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会说不要再拿什
么东西来放在我这里了,让这个身体随着
自然而去。我们不知道大自然,不知道身
体的自然,然后想要去做什么。有些病救
了不会好,不救也不会好,有些病救跟不
救都会死。这个身体不是我们的,有了这
个色身,就会生、老、病、死。这是真实!
因为不知道自然,所以就会拿一些东西,
拿一些方法来违逆自然。
 
 
问:当父母病危时,虽然自己对每个念头很清
楚,心中还是感到烦恼与痛苦。隆波刚刚
提到“当心中苦恼时,就是活在地狱中”,
请问隆波,在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处理?
答:面对境界时,如果有觉性,我们能看到心
的反应,能及时地处理任何事情。遇到亲
人往生,如果难过,能帮助他们吗?这样
只会让痛苦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在平常就
要培养觉性。觉性增长后可以帮助我们面
对任何境界,特别是当所爱的人要离开
时。因此,传说当所爱的人要往生时,不
要哭。如果哭,亲人将不能平静地离开,
他们会担心哭泣的亲人。这也是佛陀为什
么说,要保持心的平静,因为像这样的苦
没有人可以避免。即使是我们自己,也在
等待这个时刻的来临。
 
问:这世界上有很多种工作需要用到双手,譬
如:农夫插秧、渔夫撒网、乐师弹乐器、
厨师烹饪、理发师剪头发。像这些用手工
作的人,也许不会花很多时间做标准式,
但如果懂这些窍门,利用工作时培养觉
性,是不是有希望开悟?
答:如果有时间,要练习手部的规律动作,一
次只动一只手。但是工作时,当然要依照
工作性质来动,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
么、知道身体的每个动作。
如果想用直接又有效的方法来培养觉性,
有空时就要做规律的手部动作,一次只动
身体的一个部位,而工作时就把觉知带到
日常的生活中。重点是觉知身体的每一个
动作,觉性增强后,会看清自己的心。这
样练习觉知每一个身体动作,直到觉性圆
满,所以开悟是没有有问题的。有些练习
动中禅的人是在工作时开悟的,记得有一
位在农田里捡菜,另外一位是在喂猪时开
悟的。
动中禅的重点只有一样:觉知身体的每一
个动作。
 

 
肆、生死轮回与涅槃
 

问:学习“动中禅”跟我们的生、死有什么关
    联?
答:会让你了解生跟死。如果有觉性,就知道
   “生”是怎么回事,“死”是怎么回事。“身”
的生和死是怎么回事,“心”的生和死是
怎么回事。就会知道,知道到完全没有疑
惑的地步。
这个世间充满了无明,如果我们知道了、
明白了,要依照所知道的、明白了的来说,
有时候是不行的,所以这个问题问得非常
好!
好好地练动中禅,所不知道的、不明白的
就会知道、明白,会看到真实的、不真实
的;看到假的、还有不是假的。我们现常
常把假的东西当真的,被迷惑住了,在心
里把不真的东西当真的。要好好地认真练 
    习!
问: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涅槃?
答:涅槃是超越生死,不生不死,还有再生就
不是涅槃。涅槃是没地方可去,也没地方
可来。打个比喻,像这手紧握,好像里面
有东西,可是一打开里面却什么都没有。
涅槃是没办法说的,如果要说,只好用名
相来解释,但是,不亲自学习,不但没办
法了解名相,还会执着名相,在名相里迷
失了,被名相覆盖住。
超越名相,破名相而出,就不会执着,不
会迷失。自在了,不会沉重,不再黑暗,
心会非常的轻,非常舒服。生而为人,能
够超越出来,生命是非常自在的,像被关
住的动物放出来一样,很自在。生而为人,
有这个身,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让生命成
为自由的。
色身是父母生的,自己不知道,是父母告
诉我们哪一天生的。这身体也不知哪一天
会死。觉性圆满时,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色
身会死。
 
问:什么状况之下会生?
答;无明让我们生,明就不生,没办法对治无
明就会再生。来练习就要对治无明,要来
培养觉性,否则就会再生。假如这手背是
无明,会带着我们再生,培养觉性以后,
就可把它翻过来变成明,不会再生。
 
问: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不再受生?
答:像这样在动中培养觉性直至圆满,你将不
    会再生。
 
问:我们死后会去哪里?
答:我们从未存在,要去哪里?
 
问:隆波提到看见自心清净平稳时,就是涅槃
的境界,请问这样的涅槃与练习后的涅槃
有何不同?
答:现在我们体会到的是短暂的涅槃,至少知
    道这是短暂涅槃的滋味。
因为短暂,所以会变、会退转。当觉性透
过练习,愈来愈强到圆满时,就能证入永
恒的涅槃—所谓永恒涅槃是指不变,不来
也不去,不上也不下,不生也不灭。
 
问:喝一滴水与喝整杯水的感觉必定不同,而
如隆波所说的:在没有贪、嗔、痴生起的
当下,即称为“涅槃”,可否请就“短暂
的涅槃”与“真正的涅槃”再解释更清楚
些?
答:没错,短暂的涅槃,就像这个例子当中喝
 一滴水一样,而真正的涅槃是永恒的涅
 槃。现在坐在这里的诸位,你们此刻的
 心中有贪、嗔、痴吗?如果没有,在这
 个短暂的时刻,你的心就处于觉醒、涅
 槃的状态;如果此刻心中还是有苦恼,
 当下涅槃就从心中立刻消失。
     看自己的心现在有什么?有没有贪、嗔、
     痴?如果没有,就是短暂的涅槃,可是
     能维持多久?谁要是能维持这样的心持
     续不断,便是真涅槃。所以,我们要从
     短暂的涅槃开始,不要奢望一次就能够
     完全灭苦,从偶尔出现,然后一直持续,
     时间越来越长,从短暂的开始,慢慢地
     累积。
     对于一些长期研究经典的人来讲,可能
     没有办法接受,会觉得这像在开玩笑一
     样—因为涅槃很崇高的!其实,涅槃就
     在我们的心中,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任何时刻心中没有苦,没有烦恼的状态,
     就叫“涅槃”。否则,要是涅槃的意义变
     得越来越崇高,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有时连要提到这两个字,都会觉得罪过;
     要是没有完全地灭除烦恼,绝对不敢轻
     易讲这两个字。于是不知道要等到何年
     何月何日、哪一辈子,才等到烦恼的完
     全灭除—真正的涅槃。
 
问:“涅槃”—完全灭苦的状态下,五蕴还有
    吗?
答:五蕴还是有,但色蕴不苦,受蕴不苦,想
蕴不苦,行蕴不苦,识蕴也不苦;五蕴还
在,但不再造作。色、受、想、行、识,
这五个都在,都还在动作着。一般人的五
蕴是晃来晃去的(隆波竖起手掌,五指伸
直,手掌摇晃着),现在,变这个样子(手
掌竖立,但不晃动),色不苦,受不苦,
想不苦,行不苦,识不苦。(用手指指着
双眼、双耳……)眼睛还在,耳朵也有啊,
鼻、口、舌、身都还在,可是,不苦,就
这样而已,虽然运作,但是不苦。
苦跟不苦是这样,明跟无明也是这样;无
明就是不知道,明就是知道。有时候我们
习惯把短变长,把简单变复杂,然后就开
始在里面忙碌起来。
 
问:“涅槃”了,还有“欲”吗?
答;“欲望”跟“饿”是两回事。饿是自然的,
可是欲望呢?是烦恼。如果饿的时候,需
要食物,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欲望虽然
没有了,但是饿还是会存在,因为身体自
然就是这样子。我们可以来尽责任,对家
人、对工作,可以照常地尽责任跟义务。
没有欲望,并不是说,就是坐着,从早到
晚什么事都不做、不动,工作也不做了,
家庭也不顾了,这样的无欲是错误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这个社会里,要自力
更生,要工作养活自己,不是说没有了欲
望,就向人伸手,就什么都不管,不是这
样子。佛陀教导我们要精勤,没有教我们
懒惰,不事生产。
当然对于平常的欲望,要有所限制,不要
超过,知道刚好,知道适度—佛陀告诉我
们要中道,就是要“刚好”。佛陀教我们
“拥有,不要苦;没拥有,也不要苦”。
但现在的人,有了也苦,没有也苦。
 
问:菩萨已经证到永恒涅槃的境界,因为苦难
    的众生不入灭而选择回来度众?
答:这是别人的语言文字而你去相信了。如果
你真正到达菩萨的境界,可能你的看法会
改变。看见涅槃前像这样(隆波以手背示
范),证悟后就象这样(将手背反转到手
掌)。现在我们所有的知识是从别人的话
或书本而来;当心真正看见时,将会改变,
完完全全地改变。
 
 
问:西藏大宝法王和达赖喇嘛他们转世乘愿
   再来,和阿罗汉苦灭后不会再来,请问西
   藏的这种法王转世是如何的情形?
答:只要还有无明、还有苦,就是在十二因缘
里,在轮回里,没有办法跳出来。不只是
西藏的喇嘛,每个人只要有无明和苦,有
烦恼杂染,就会再生,在十二因缘里继续
地轮回。无论你是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都
脱离不了十二因缘的轮回。
有不同的经典或不同的老师,就有不同的
教导,越说就会越复杂,然后就没有办法
结束了。你这样听,还是无法了解解除疑
惑,要亲自来练习才能解除这疑惑,才不
会疑惑是不是泰国的和尚不再来了,或是
斯里兰卡、印度、西藏的有什么样的教导,
有什么样的说法—你必须亲自来练习才
有办法解除这个疑惑。
虽然说是佛教,但是有很多分枝,南传北
传,缅甸印度,或是泰国的,越分越多,
甚至有不同的教导理论和互相冲突对抗
的地方。
有些人看了太多的书,或是听了许多老师
的教导,不知道要哪一样才好,现在一颗
心好像分出去了。只有好好地培养觉性,
以后就只有一心,就不会有沉重的负担,
而现在心里还提着这些东西,这些都是超
越语言的。
一定要亲自来练习,真的要来培养觉性,
才有办法了解。讲觉性的人很少,才让你
觉得我们一直在强调觉性。因为觉性就是
真理,所以能告诉你的也就是觉性。真理
是每一个都有的,跟我们在一起的,真理
就是四圣谛,佛陀教导的苦、集、灭、道。
 
问:我们中国佛教徒向来是信仰“六道轮回”, 
死后会依照生前造的善恶因决定往那一
道。中国佛教徒向来是相信这东西,但是
隆波的体会好象不是这样,可否请隆波再
说一遍?
答:我们只教当下,不教未来。至于“六道轮
    回”的教导,是根据这辈子的善和恶,罪
和功德,死了之后会在六道轮回里的哪一
层次。那样的教导是要给人一个警惕,就
像“戒”一样,让人好好地遵守,做好不
要做坏,做善不要做恶,这样以后会如何
如何。关于那种教导已经流转好久了,在
佛陀之前就有。
那样的教导并不是教人如何灭苦离苦,仍
在十二因缘里。现在的教导是要你如何脱
离十二因缘,不断地回到当下,回到自己,
让自己更稳固。就只讲当下、现在、此时
此刻、此生,就讲你还活着的时候,不打
搅过去,不期待未来,就只讲当下的此时
此刻,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眼睛还可以看得见,耳朵还可以听得见的
当下。不讲很远的,只讲现在,讲可以触
得到的、觉知得到的。关于未来遥不可及
的,不可知,不讲。好好地培养觉性活在
当下,对于过去和未来,会非常清楚明白,
也会知道,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教导。
要听清楚!现在并不是叫你不要去做任何
事,而是做任何的仪式、典礼的时候,都
要带着觉性、智慧。如果做这些事情的时
候,不是带着觉性、智慧、光明的话,就
像闭着眼睛在做;如果是睁开眼睛在做,
那就是光明的。然而现在做这些事情的时
候,可能都是根据祖先的教导,或是跟随
着习俗传统,只是盲目地跟着做,并没有
带着觉性和智慧,所以越做越让自己不聪
明。一般人做了很多都是为了未来或过
去,已经忘了当下,以致于不是想着未来
就是靠着过去,没有活在当下。
一般人并没有真正走在佛陀的教导上、中
道上、八正道上,不是太左就是太右,不
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
 
问:我请问过隆波—在我们后山,有一个地方
修行还不错,但是有朋友跟我说那里有不
干净的东西。隆波就跟我说:那你叫他把
鬼抓来给你看。是不是师父你认为六道轮
回是不存在的东西?所谓的不存在就像
我们色身一样会成、住、坏、空?提到鬼,
像昨晚我半夜起来上厕所,平常在家不会
这样,而且还会告诉小孩这有什么好怕
的。但昨天起来心里怕怕的,在恐惧中,
老鼠一出现,就赶快逃回床上去睡觉了,
不知道以隆波的法门而言,怎样做才比较
如法的?
答:害怕是因为那时候没有觉性,所以就被鬼
吃掉了—如果能保持觉知,那鬼就死掉
了。没有觉知,所以就粘着在鬼上面,这
是自己心里的造作。
隆波以前也怕鬼,晚上看到狗、猫、树或
黑影子,就以为是鬼,其实是自己在欺骗
自己。有时候晚上把石头看成是鬼,等到
天亮的时候,看了原来是石头,而昨天晚
上还怕得要命。
如果不害怕的人就没有鬼。怕鬼的人,相
信有鬼的人,无论有没有看见鬼,都是怕,
都是相信。一个不怕鬼的人,即使真的看
到了,还是不相信,还是不害怕。
如果真害怕,觉得有鬼,那就叫鬼拿水给
你喝—他没有办法拿水给你喝的。所以,
不要怕鬼,怕的是自己欺骗自己。
如果你问说有鬼吗?有!鬼跟害怕的人在
一起。

 
伍.练习境界

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
    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
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
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
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世
俗语言—就是人类的语言—跟法的语言
是不一样的。
法的语言和一般世俗的语言是完全不一
样的。就象此刻在座有一些人,真正实际
地修持之后,有了一些了解,就把这些去
跟一般人讲,讲完后,别人可能并不了解,
心里会想:“你到底在讲什么啊?”—所
以知道法和不知法的人,见法跟不见法的
人,是不一样的,见解完全不同。
 
问:动中禅的修行过程中是否有次第?用功多
   久可达猫自动抓老鼠?
答:有次第,但不详细说。约略是证果的次第:
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此外
也有五禅那,但不说,练了以后就会看见。
看过经典的也很好,没有看的人实修也可
看到。至于多久,要看你养猫的状况如何,
抓什么老鼠。很厉害的猫会把老鼠砍断。
 
问:练到某个阶段不练是否会退转?
答:五禅那未达到最后阶段还是会退转,这之
前要好好保持,像钱财一样,未能守住就
会散掉。
 
问:第五禅那是哪一果?须陀洹、斯陀含?
答:最后是阿罗汉。前面三果会有起伏,会退
转。到终点可以说是涅槃了,没有地方可
去了,但日常生活还是可以跟一般人一
样。
问:隆波你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了
    没?
答:没有了,三界都没有了,欲界、色界、无
色界都没有了,不是要你相信,只是让你
听听而已—这样讲你会相信吗?(回答不
知道)这样很好,不知道很好,没有相信,
也没有不相信,就说不知道,这样表示你
很聪明,因为不晓得要怎么回答。
 
问:隆波你断了三毒了吗?
答:贪、嗔、痴?没有!因为贪、嗔、痴本来
就没有— 没有贪、没有嗔、没有痴,有
的只是人忘失自己。因为忘失正念,贪、
嗔、痴才会升起。
 
问:两个问题请问了隆波:首先,新生第一次 
    练习,要练习到什么阶段当作指标?第二
是看《自觉手册》,隆波田说他好像死掉
又活过来,在莲花上站起来,那是指什
么?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要问自己—只要练习到
觉性强了,就会知道自己到哪里了。至于
要到哪个阶段呢?就是觉性能持续不要
断掉,那时就会知道。因为觉性都不停地
断掉,没有持续如链。只要觉性能够持续
不断,就会很快。
至于书上所写的死掉了再活过来,这死是
指所有不好的东西都没有了,就像新生再
活过来。觉性圆满就只有好的,所有贪、
嗔、痴都死了,就像新生一样。没有贪、
嗔、痴的时候,心就象盛开的莲花一样,
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干扰你。随时都保持
平常心。有些佛像坐在莲花上,只是象征,
指心就像盛开的莲花一样自由自在光明。
只要心没有贪、嗔、痴,没有无明,就是
自由自在,随时都是光明、洁亮的。心不
再起伏,不再悲伤、快乐,不会因为任何
人而苦,就是没有苦,所以就用这个盛开
的莲花来象征,来作譬喻。只要还有贪、
嗔、痴,心中的莲花就不是随时盛开的,
有的时候是枯萎的,有的时候是稍微开放
的,有的时候是干枯的,没有办法随时盛
开。
 
问:南传的开悟是阿罗汉吗?
答:是!开悟是阿罗汉。下面还有须陀洹、斯
陀含、阿那含,还没有开悟。阿罗汉是证
悟者,没有什么好做的了。须陀洹、斯陀
含、阿那含有学,就是还有待学习,阿罗
汉是无学,不用再学。所以,“世尊”不
用再学。但有一样,就是教导佛法。阿罗
汉也一样,灭苦以后,只剩下教导别人的
责任,教导那些还在迷惑、还不清楚、还
有苦恼的人:点燃灯火,让那些人变得光
明。
 
问:现在隆波到底是“无学”,还是“有学”?
答:不是什么!不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阿罗汉!不是!一也不是,二也不是,没
有什么可以成为的。就这样!
 
问:开悟以后是不是可以不要练了?
答:第一部分:凡人要练;第二部分:圣人(阿
   罗汉)不练,因为他已经到达那个境界,
   所以永远不会退!
 
问:隆波还需不需要再练习?
答:也练!坐着!坐着就开始练习了。也一样
    练。
 
问:阿罗汉他们都不生,他们去哪里?
答:没有地方可以去,没有地方可以来。过去
也不去,未来也不去。就靠我们的觉、定、
慧来了解,阿罗汉是不生、不死、不病、
不死的。如果阿罗汉一百年、二百年后再
生,那是个阿罗汉,不是真的,或许是宣
传要让人来相信而已。
因为没有真正地了解,或者只是因为从经
典上看来的,就这么说,以为一百年、二
百年会再生。如果真正地了解就不会这么
说。阿罗汉不会再去哪里,也不会再生了。
没有苦,所以,不会再生。如果再生就是
有苦,因为阿罗汉没有苦了,所以他没有
办法再生。再生是因为无明,无明让我们
再生。现在来培养觉性,就要要来破除无
明了。
 
问:假使阿罗汉扭伤了,会感觉怎样?
答:身苦还是在,可是心超越了苦受。经典上
提到,有一次佛陀和阿难出去,佛陀身体
不舒服,要阿难到河边拿水来。佛陀的身
体苦,心会即刻知道,但心是不苦的。就
算有病情,还是可以舒解,不会那么的苦,
会轻松。(隆波伸手在杯子旁边比)受、
受苦,在这里(杯子),可是心(手掌)
是有距离的—正念(觉性)越强,手就离
杯子越远。有痛但是不粘着,而一般人是
粘着在一起,心粘在苦受上,没有正念,
不知道怎么离开。如果有正念、有智慧,
就有办法离开,超越受,超越苦。如果身
体扭伤了,却不知道身苦的感受,这样不
自然,不正常了。
      
问:佛陀觉性圆满了,还需要睡觉吗?
答:每一个人的身体都需要休息,佛陀也要睡
觉。佛陀一样行、住、坐、卧,可是跟一
般烦恼还很粗重的凡夫是不一样的。他不
会粘着在“味”上,睡觉有睡觉的滋味,
但他不会粘在睡眠或饮食的滋味中。一般
人不同,好吃,就粘好吃;睡觉时,睡得
好舒服!继续睡吧,就不想起床,这就是
粘着睡眠。差别就在于有没有粘着。就好
象苦与不苦,不苦的时候就是涅槃,苦了
就下地狱了。佛陀只是(在根门)简单地
入与出,进来了就出去了,不会粘,不会
抓。
 
问:灭苦的人已经降伏五盖了,要修深定是否
很容易?再修神通加行,岂不美上加美?
一位有神通之解脱圣者,又有实际可行的
修行方法,人们一定趋之若鹜。又有神通,
更能够知道众生的心病所在,更能够对
治。经过指导的人,学起来更容易,这样
不是更能成就隆波帮助众生灭苦的愿望
吗?
答:五盖有五项,有时候我们只讲三项(贪、
嗔、痴)。觉、定、慧中,觉包括了定、
慧,如果有觉性也会有定与慧。虽然名相
上分觉、定、慧,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
像佛、法、僧意义也一样。所有的法,真
正说来只有一样,可是名相上会讲很多。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名相?只不过是为了
大家更清楚。
有关神通,有天眼通、耳通、他心通等等,
这是个人的。这些神通与熄灭贪、嗔、痴
是两回事。我们讨论的是实修内在的部
分。关于某些大师有神通,知道别人的贪、
嗔、痴,因此有助于他的弘法,这似乎是
我们自己的想法。
   《葛拉玛经》里面有讲到十项不能随便信
    以为真的,有谁记得?
佛陀的弟子有神通,佛陀不希望他这样
做,不希望他练了这些执着迷失。佛陀希
望大家重视灭苦的方法,这才是最重要
的。
谁都不想要有苦,但还是有苦。佛陀教导
大家来修行,真正了解四圣谛(苦、集、
灭、道)。如果有那些神通,可还是没办
法解决内在的困扰。某某大师可教人飞
行,来去自如,佛陀也学会了,可是内在
还是有苦。后来决定离开,自己去修行,
实修证悟了四圣谛的真理,因体验苦的原
因之后,一项一项熄灭,最后才能灭苦。
佛陀真正体悟真理,才成为我们的导师。
我们每个人来修行,并不是要修神通,那
些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执着。所以,还是要
把那些放下,来修行灭苦。无论再生什么
都是苦,不再生没有苦,怎样灭苦才是生
命中最重要的事。


 
陆、福慧双修

 
问:如何“无我”?
答:只要不断培养觉性,觉性越高,我执就自
    然逐渐减少了。
 
问:无我跟空一样或不一样?空是大乘后来传
承的,一直强调“空”。在此一直强调“活
在当下”,究竟是指空或者是指无我?
答:能够跟当下在一起,那就没有什么了:既
不是空,也不是不空;既不是无我,也不
是我。没有什么,只有当下,只有“觉”,
空也没有,无我也没有。
有时候经典上写的这些语言名相,让人越
看越迷糊。有了觉性以后,对于空和不空,
对于我和无我,就不会有所疑惑。如果有
觉性的话,会自己知道,就算不说,也已
经存在于自心之中了。
所以才不用说这个、那个。只要说一个,
就是“觉性”。有了觉性,就含摄了所有
的一切,不少、不多。所以,隆波努力地
少说话,甚至于不要说,只是一再地强调
要努力实践、来修习。
 
问:这两天隆波一直在开示中提到说很多人都
粘到持戒与做功德上面,这个在我们汉传
的佛教是非常普遍与鼓励的,我们不断地
推行,请大家能够舍,能够布施,最后再
无相布施,都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行善。行
善就是长养他们的慈悲心,所以这个应该
是方便。事实上,全世界60几亿人,只
有少数人在练动中禅,那么要把它推广普
及很难。众生的根器都不一样,因此可以
发展出非常多的方便,也因为程度不同,
有些人就在这个程度这个层次上接受教
化,让他的身心比较柔软。当身心柔软之
后,对佛法就会自动追求,然后慢慢会成
长。如果一开始就要用这样原汁原味、这
么纯的、简单但一般来讲是很枯燥的方
法,可能难度很高。在南传,隆波也讲在
泰国佛教会发展成现在这个状态,所以请
隆波谈谈这方面的看法,隆波说他们粘在
持戒、粘在功德上面,我相信在这里很多
人会有不同的意见。
答:同意或不同意这个没关系,讲的不一定要
别人同意,讲的也不一定要人家相信,
要是要让人去思考,看大家要的是什么,
并没有反对功德,也没有反对持戒,这些
都好,某种程度的好,但是大部分的人容
易粘上去。现在是要那些人把那粘着切
断,连根切断,因为人们都粘上去了。泰
国也一样,做了功德就粘功德,持戒就粘
持戒、执着戒,如果捐钱就执着在捐钱上
面,都是执着,有时候就是这样眼睛闭着
做功德,没有觉性。
不是反对做功德,只是要张开眼睛(带着
觉性)做功德而已。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只因为信仰,只因为相信就去做,没有用
智慧。佛陀说要有智慧,智慧很重要,以
智慧为先导,因为讲的是真话,大家同意
或不同意都没关系—这法到哪里讲都一
样,对也许还是执着的人来说,在泰国也
是一样,出家人也一样在那边争执:如果
听这样的说法,会说你这样说是叫人家不
要做功德吗?
有很多的说法做法都是传承下来的,已经
时代久远,各式各样的典礼仪式,让人们
没有办法进入到真实法,反而粘在这个表
相上。我们需要有人把我们敲醒,因为大
部分的人都在睡觉。大家醉了,好象喝醉
的人—醉什么呢?醉天堂、醉功德。不管
说什么,对那些还在沉醉的人、不清楚的
人、很迷惑的人,你一讲他反而会生气!
直接讲,他反而不接受。
 
问:我们刚刚的讨论偏于智慧的发展,但佛经
有教导福慧双修。当生活中遇到困境时,
有些人会以布施来消业,请问师父的看
法?
答:这些活动对社会很好,但只在某些层面上
有益。因为即使做这些善行,还是会痛苦
烦恼;这样的善事只是方便法,并不能灭
苦。这些是好事,但还在轮回中,而现在
所讲的是如何断轮回。
布施是该做的事,因为我们共存在这世
上,要彼此互相帮忙。
 
问:隆波说的很清楚,但是我想强调修福的部
分。有时候,在短时间内无法增长智慧,
需要做一些事来帮助自己。请问隆波放生
有用吗?
答:放生只有短暂的帮助。做善事时,心只在
一定的时间内觉得快乐。动中禅的方法,
并没有说不可以做这些事,但一再强调:
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带着觉性。
 
问:我已经受菩萨戒了,不过现在蚊子很多,
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一直叫一直叫。我受不
了它一直吵,有时会把它打死,受戒不是
不杀生吗?那我不是造了杀蚊子的罪?
向隆波忏悔—要怎么消除?
答:守戒就不能杀生,如果杀生就破了这个戒。
   现在知道了,以后就不要再杀生。之前被
杀死的蚊子已经死了,接下来,以后的蚊
子就不要把它杀死。你可以搭蚊帐,蚊子
就没有办法跑进来。如果看到蚊子,要咬
你的时候,就把它抓起来放到外面去。蚊
帐里面很好抓,轻轻地,不要把它捏死—
那不是抓,根本就是把它杀死,接下来要
好好地守戒。
刚刚所说的这些戒都是外在的戒,无论你
守了几百条,如果心还在动摇,不是清静
平稳的状态,那只是守外在的戒。真正的
戒是指平常心,如果能培养觉性,随时保
持平常心,那时是心戒在护人,自然不犯
戒,才是真正的清净戒。
现在是人守戒,所以当蚊子咬你的时候,
你还会打死它。以后如果能保持平常心,
心戒会自然保护你,蚊子咬你的时候就不
会把它打死。只要你的心好好来照顾,好
好培养觉性、平常心的话,那时自然就有
戒了。
现在人守戒,即使做了再多的功德,还是
有疑惑。了解吗?以后要好好地守这个
“心戒”,它是超越世间法的,不是外在
名相的戒。照顾这个心,这是出世间法的。
 
 

 
 
 
 
正念动中禅的原理与方法
隆波通答问
 
出版者:
编辑:
版次:
出版日期:
网址:
 
本书已获隆波通授权出版
版权所有,请勿翻印
免费赠阅,欢迎助印
 
 
 
封底
 
 
 
 
禅就是谈心
不谈外面的东西
如果用禅的方式来教导
就不会浪费时间
 
 
 
 
 
 
Copyright © 2008 佛日增辉网(广东省四会六祖寺官方网站)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01750号
版权及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或触及法律法规,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站严禁发布邪教等违法信息,一经发现,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窗体底端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วัดสนามใน
ที่อยู่ :  เลขที่ 27 หมู่ 4    ตำบล : วัดชลอ   อำเภอ : บางกรวย
จังหวัด : นนทบุรี      รหัสไปรษณีย์ : 11130
เบอร์โทร :  02-0094853, 0875756275      โทรสาร :  0-2883-7275
อีเมล : info.watsanamnai@gmail.com
เว็บไซต์ : http://www.watsanamnai.org